今年4月,蘇州工業園區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一起特殊的群體性討薪求助:52名平均年齡約75歲的綠化工人被拖欠勞務費23萬元,其中年齡最大的已達82歲,這些老人文化程度不高,維權能力較弱,個別人員甚至不會書寫自己的名字。案涉園區某小區景觀綠化工程勞務項目,由蘇州某景觀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自2023年承接,該公司股東聯系陳某某等52人為該項目提供勞務。2024年1月16日,該小區綠化勞務結束,但未按約定付清工人勞務費,工人們催討未果,故來申請法律援助。
園區法律援助中心當天即指派專業律師團隊介入。考慮到受援人普遍年事已高、行動不便,承辦律師主動上門服務,逐人梳理證據材料、核算欠薪金額,并協助推選訴訟代表人。同時,園區法律援助中心將案件線索移送檢察院,啟動民事支持起訴程序,并聯合信訪、人社、規建等部門開展調解工作。經過多方共同努力,7月20日,用工單位全額支付23萬元欠薪,52名老人都當場領到了被拖欠的勞務費。事后,工人代表及家屬專程向園區法律援助中心贈送錦旗表達謝意。
欠薪糾紛關系勞動者生存權益的維護,尤其是群體性欠薪糾紛,通常涉及人數多、金額大、社會影響廣、辦理難度高,承辦效果直接關系勞動關系和諧與社會穩定。近年來,園區司法局充分發揮法律援助職能優勢,聚焦解決群眾追索欠薪的煩心事,及時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。
優化受理指派,暢通案件審批“快車道”
開辟綠色通道,對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“快速受理”,指派經驗豐富的律師提前介入,指導受援人收集整理證據材料,核算各項訴請。對20人以上的群體性案件,指派3名以上律師集中承辦。園區近三年受理5人以上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共計99件,涉及受援人1180人。
強化質量管理,建立類案辦理“標準桿”
充分考慮群體性欠薪糾紛案件主要分布領域、爭議事項、受援人特點等情形,修訂完善受理、承辦、庭審前、結案后等階段談話筆錄、申請強制執行程序指引等模板,優化各環節工作流程和標準,要求律師將情感關切、情緒疏導與利益平衡貫穿辦案全過程,引導受援人客觀預測訴訟風險,正確認識裁判結果,實現類案辦理精細化、制度化、標準化。
加強部門聯動,打造治理欠薪“保護網”
積極對接檢察院、勞動仲裁委、法院、信訪、人社、規建委等部門,啟動民事支持起訴協作,推進“仲援對接”“訴援對接”“援調對接”等機制。堅持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發揮矛盾糾紛化解合力,在保障勞動者權益同時,統籌兼顧企業的長遠發展,盡量通過調解、和解等方式結案,實現矛盾糾紛的實質性化解,讓勞動者在每一起追索欠薪糾紛案件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溫度。